越王楼为唐高宗显庆年间(656-661)唐太宗第八子李贞为绵州刺史时所建。因唐初吐蕃东侵,南诏生反,威胁大唐西南边疆安全,为贯彻高宗李治“利有攸往,实在西南”(《越王墓志铭》)的战略,“越王刺绵州,先作府而后建楼,楼助州府之气象”(杜甫诗详注),以扬大唐国威,维西南稳定。建成后,玄宗、僖宗入蜀皆以越王府为行宫。
越王楼历经唐、宋、元、明,于明万历年间重修,后毁于清乾隆初年。遗址越王台,保留200余年。20世纪50年代初残存部分墙根及残砖碎瓦。
重建越王楼是绵阳人积聚多年的梦想。自1989年绵阳市政府提出重建越王楼,至2011年越王楼主体工程全面竣工,历经22年,终于完成了当今仿古建筑史上之壮举。建成后的越王楼主楼再现大唐气派,外观造型独特、雄伟、厚重、华丽,在形体、高度上为全国仿古高楼之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