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期(总第28期)
2024年4月11日
传统文化教育,从小娃娃抓起
——基地“蒙以养正”社科普及活动
4月10日,越王楼与绵州文化普及基地又迎来了约120多名幼儿园的小朋友与家长,共同参与“中国传统礼节礼仪文化”社科普及活动活动
社科普及,赋予人们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,能启迪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性,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,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须课!传统文化的教育更是社科普及的必须课,更需要“从娃娃抓起”。每一个小孩只要获得从启蒙开始,就能获得将来走人生的正道的“胎教”,只要受过教育,了解什么是善,他自然而然就会发出真诚的心,自我要求,努力行善。
迎宾剑舞
剑舞技艺出色之点在于将剑舞奔放、强烈的表演情绪与潇洒明快的动作结合起来,体现了一种内在阳刚之气。以其华美的戎服、精致的妆容展现出了剑舞者潇洒、独特的气质。伴随着雄壮、热烈的音乐节奏,翩翩少年握剑起舞,剑光烁烁。
正衣冠
从此学做一个干净整洁的人!
古人云:大抵为人,先要身体端正,自冠巾、衣服、鞋袜皆需收拾爱护,常令洁净整齐,礼义之始,在于正容体。穿戴得体整洁更能展示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。正所谓童蒙之学,始于衣冠,后明事理。
小朋友们相对而站,为对方整理衣冠:理面容,拇头发,整衣领,掸衣袖,查纽扣,拉衣角,提裤子,查鞋袜。
拜亲师
老师入座,拜师行礼。
一鞠躬,感谢老师宽容恩;
二鞠躬,感谢老师呵护恩;
三鞠躬,感谢老师教导恩。
从此之后学会感恩,感恩老师教书育人。
击鼓明志
在古代,读书人要去学校读书的时候,都要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读书上进的愿望。“鸣”同“明”,意思是击鼓的声音越大,志向越远大。
一通鼓,孝敬父母,情深意厚;
二通鼓,尊敬师长,学习勤苦;
三通鼓,继承传统,为国为民。
击鼓三通表明志向,这就意味着学子开始学懂事,做人、做事,学习文化,算握知识。
大唐诗会
《上楼诗》
(李白)
危楼高百尺,
手可摘星辰。
不敢高声语,
恐惊天上人。
活动还有趣唐游戏通关互动体验、皮影戏手工DIY及表演体验”等项目,小娃娃们对基地展示的诗歌文化、名楼文化,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。
越王楼与绵州文化普及基地为更加有效地开展社科普及、传承传统的文化活动,将坚持高标准、高质量建设基地,不断探索基地发展的新思路,聚焦基地普及的主攻方向,新质化、系统化、专业化地建设越王楼与绵州文化普及基地,将持续地开展常态化活动,为树立文化自信,推动中国诗歌文化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越王楼与绵州文化普及基地